(奇摩原貼:2008/12/22)
首先要把【適時進出】做個定義,不然談來談去,可能字詞一樣,但卻是不同的兩件事!
有某些全球型指數基金倡導者認為,所謂適時進出就是在市場下跌前賣出,在上漲開始前買進;要在市場反轉前做出動作,才叫適時進出;重點在於準確預測,然後事先做出反應。在這種定義之下,我完全同意與承認這些倡導者所說的,沒有人能長期地、持續地做到這一點;許多證據也顯示,那些主動型基金試圖適時進出操作的績效,長期來說,大部分會落後於平均值的被動型指數基金之下;因此勸諫投資人選擇被動型的指數工具,有其科學與理論上的正確性。
如果將適時進出的定義稍作修改為:在市場下跌確認後賣出,在上漲確認後買進,在市場反轉後跟著做出動作,且有順勢、加碼、減碼、停損、停利的配合演出;雖然困難度還是很高,但少數人仍然有機會做到這種適時進出。
想適時進出市場必須有所本,大部分人採用的是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在漫步華爾街這本書裡,墨基爾教授說,有一項研究紐約證券交易所548種股票五年內表現的圖形,用電腦來計算以技術分析的圖形為判斷基礎做進出,再和股市整體表現相比較,結論是如果跟著信號買進賣出,扣掉手續費,報酬仍不比買進持有好;另外他也指出學術界早做出了宣判,使投資人有能力抓住高於平均報酬的願望上,基本分析並不比技術分析高明。基本分析我不懂,不敢有任何評論;至於技術分析方面,當然我不會去懷疑他提出的這項研究,但技術規則何止千百萬種,每個人都可以發明自己的許多方法,應該沒有一項研究可以廣泛地對所有方法與規則做出驗證;技術分析的擁護者,也有許多研究實證出來,根據技術分析的訊號進出是可行的!甚或有許多程式交易的愛好者,成功歷史回測了許多技術化規則為己用!或許只能說墨基爾教授提出的那項研究,是一個歷史回測失敗了的技術規則。若硬要說根據技術分析適時進出的不可行,比較可能是因為人性無法像機器一般地、白癡地看訊號做相應動作,無法全然地、切實地貫徹紀律;而不是找不出一個可適時進出的技術指標。更有妙者,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還出版了一本書 - 非漫步華爾街 (A Non-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書名就直接挑戰墨基爾教授的漫步華爾街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適合過去市場的適時進出技術指標,不見得適合未來;正如同許多指數型基金倡導者,也認為基金的過往績效不代表未來,所以不主張選擇主動型基金,勸大家選擇平均值的全球指數型基金較好;過去全球指數型的長期績效上升,是因為人類社會全體的經濟發展向上所致,但同樣地,過去歷史不代表未來,也不見得適合未來,誰人能保證人類社會全體的經濟發展會一直平均地向上﹖是故,這是一種決策與風險的偏好問題,選擇過去長期 (不代表未來) 平均成長的被動型指數工具來執行資產配置 (對多數人可能是個很好的建議),不定然會比選擇適合過去市場 (不見得適合未來) 的適時進出技術指標來執行交易策略,來得理性上更加明智!
0 意見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