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8

風險來自於自己,不在於投資標的

(奇摩原貼:2007/06/09)

一般人總認為風險的大小在於標的物,因此認為風險由小至大的排列順序為(傳統上低風險的定存、基金或其他等,不在排序之列):

股票(現股) < 股票(融資) < 期貨 < 選擇權

其實這樣的風險是可以由資金的控管來平衡的。舉例說明如下:

1) 6/9的六月份大台指收盤為8276點,一口期貨保證金約90,000,一口合約價值 8276 x 200 = 1,655,200

2) 6/9 聯發科收盤價518元,買三張現股價值為518000 x 3 = 1,554,000

3) 聯發科的融資成數可以到六成的情況下,融資買進三張價值仍為518000 x 3 = 1,554,000,但資金只需1554000 x 0.4 = 621,600

假設某甲投資人有閒置資金1,700,000。買聯發科現股三張、買聯發科融資三張與做一口大台指,三種不同的投資標的與策略相比,哪一種風險高?以現行規定,期貨與現股漲跌幅都相同在7%;買聯發科現股三張的某甲,資金幾乎用盡,若下跌7%,只能選擇繼續持有或認賠,沒有其他脫困的方法;買聯發科融資三張的某甲,他的帳面損失和買聯發科現股三張相同,但他剩餘的資金在聯發科下跌7%後,至少還能再做五張融資,因此除了選擇繼續持有或認賠之外,可以選擇做差價或攤平;做一口大台指的某甲,若大台指下跌7%,他的帳面損失和買聯發科現股三張相仿(因一口大台指合約價值1,655,200大於聯發科三張現股價值1,554,000),但他剩餘的資金在大台指下跌7%後,除了追繳保證金外,他有很多餘裕做很多口數來搭救,因此除了選擇繼續持有或認賠之外,還可以選擇做差價、攤平或追殺!!!另外一個更關鍵的,在一天之內,標的物聯發科下跌或上漲7%的機率,遠大於大台指下跌或上漲7%的機率;也就是說在某甲的三種投資方法下,聯發科的波動率大於大台指期貨。

了解標的物的本質,做好資金控管;同時考量投資人出場彈性,以及波動率,這三種投資方法的風險反倒變成:

股票(現股) > 股票(融資) > 期貨

選擇權部份,因為有時間價值,買賣方策略不同的關係,我在這裡沒有舉例說明,其實道理是相同的!風險來自於自己,不在於投資標的,自己怎麼做資金控管,決定了你自己的風險!

0 意見 :

張貼留言

.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