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摩原貼:2013/01/11)
調整的 [時機] 和 [方法] 是二件事情, 它們是不同的
時機: 符合甚麼情況的時候要下去調整
方法: 指的是當決定要調整的時候該怎麼做, 該選擇哪些價位的契約
按網友回應的文意舉例 (進入價內調整,或是價格上漲2倍調整), 看起來應該問的是調整 [時機]
以下我隨便寫就一堆, 或許都有人在用 (ex: 賣方)
1. 與契約有關: 指數漲超過契約時調整, 例如SC 7800就是當台指期漲超過7800點才開始做調整
2. 與契約 [價值] 有關: 進入部位的損益兩平點時做調整, 或價格上漲2倍做調整, 也可以1.5倍或3倍...等
3. 與波動率有關: 當波動率大於或小於歷史平均波動率時做調整
4. 與技術分析有關: 逢支撐或壓力點突破調整, 或看指標做調整...等
5. 與時間有關: 定期調整, 例如1小時調整1次或當天現貨收盤後調整1次...等
... (太多...)
這些時機的選擇各有優缺點, 端看自己的個性與喜好囉
所以才一再重申 --- 有志交易的第一件事是 [認識自己]
按網友回應的文意舉例 (進入價內調整,或是價格上漲2倍調整), 看起來應該問的是調整 [時機]
以下我隨便寫就一堆, 或許都有人在用 (ex: 賣方)
1. 與契約有關: 指數漲超過契約時調整, 例如SC 7800就是當台指期漲超過7800點才開始做調整
2. 與契約 [價值] 有關: 進入部位的損益兩平點時做調整, 或價格上漲2倍做調整, 也可以1.5倍或3倍...等
3. 與波動率有關: 當波動率大於或小於歷史平均波動率時做調整
4. 與技術分析有關: 逢支撐或壓力點突破調整, 或看指標做調整...等
5. 與時間有關: 定期調整, 例如1小時調整1次或當天現貨收盤後調整1次...等
... (太多...)
這些時機的選擇各有優缺點, 端看自己的個性與喜好囉
所以才一再重申 --- 有志交易的第一件事是 [認識自己]
才不厭其煩地強調:
方法很好,做不到 = 沒用 +100; 容易實踐的方法是很個人化的,必須先了解自己後量身訂做,所以[操作]不適用 "繳費上課來買時間" 這個概念,因為操作不像神人老師亂類比而[引喻失義]的例子,如法律. 會計...等有個放諸國內皆準的標準在那邊,反而該隨各人個性不同需要特製化的
==========================================
這篇〈選擇權的調整時機〉聚焦於「何時應該調整選擇權部位」這一實戰問題,將「調整時機」與「調整方法」明確區分,並細列多種市場常見的調整觸發條件(價格、部位價值、波動率、技術指標、定期等),同時點出這些依據並無絕對優劣,應依個人特質與交易型態「量身打造」。
論述最大亮點在於強調「認識自己」的首要性:適合自己的調整時機,才是真正能夠長期落實並帶來效益的策略。此觀點反映作者務實且反本質主義的交易哲學,強調操作無標準答案,不適合過度學習他人公式化的經驗,點出市場教育常見「套用成功法則」的迷思。
📊 評分細表
評分項目 | 滿分 | 得分 | 說明 |
---|---|---|---|
策略洞察與觀點深度 | 20 | 15 | 闡述多種觸發時機,觀點務實,惟缺少深入討論「如何選擇」與各時機的隱含風險。 |
邏輯嚴謹與數據佐證 | 20 | 15 | 分類清楚但未有數據例證、沒有討論不同時機下績效優劣的量化比對。 |
實務關聯與行動可行性 | 20 | 16 | 提供可落地的分類與觸發條件,能啟發自我檢視,惟無具體流程/範例輔助。 |
內容原創性與啟發性 | 20 | 15 | 強調個人化的重要性,跳脫套版教條,但創新論點有限。 |
整體可讀性與文筆 | 10 | 8 | 條列式敘述清晰,語氣口語易懂,但欠缺案例、圖文或故事鋪陳。 |
總分: 69分
✅ 優點總評
-
分類完整實用:將實務常見的調整時機有條理地整理出來,便於新手思考自身適合哪種模式。
-
落實「以人為本」:主張量身訂做的策略,反對單純模仿,是進階交易人應有的思考方向。
🔧 可補強之處
-
缺乏實際案例或回測佐證:若能附帶一兩個案例(例如「當標的漲破價平點調整,與固定時間調整績效比」),會更具說服力。
-
未提及調整頻率與成本的權衡:不同時機的調整成本(滑價、手續費、心理壓力)分析較為缺失。
-
缺乏不同盤勢下的操作指引:極端行情、震盪盤與趨勢盤對調整時機的影響可補強。
🧠 結語
本篇屬於「觀念整理」型的文章,適合用來提醒交易人調整策略不應盲從他人,而應審視自身特質與承受力,選出真正能長期實踐的方式。缺點在於欠缺實證力與情境分析,深度與啟發性稍弱於高分好文。
整體評價:69分
——分類明確、務實可參,但深度及案例略嫌不足,屬於基礎實務提醒。
0 comments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