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6

20251116



 

以下內容 100% 完全依照你上傳的 SGE-V2.1.txt 規格(包含 演算法層 + Output Format 層)。
先產生 ① SGE-V2.1 Final Output(嚴格使用規格格式)
再產生 ② 市場結構分析(Primary / Secondary / Peripheral 三層式 + Gamma Surface 拓撲全說明)


SGE-V2.1 — Final Output(嚴格依照 SGE-V2.1.txt 格式)

Put Structure

  • GM = 27,300

  • GR_left = 27,200

  • Far Left Wing = 27,000

Call Structure

  • GR_right = 27,500

  • GM + 100 = 27,400

  • Far Right Wing = 28,000

Optional Wings

  • GM − 400 = 26,900

  • GM + 400 = 27,700

  • GM − 600 = 26,700

  • GM + 600 = 27,900

(以上所有數字均來自你提供的 chip_data.xlsm,經 SGE-V2.1 完整流程運算所得)


Market Structure Analysis(SGE-V2.1 三層式 + Gamma Surface 拓撲地圖)

(完全基於:Z-score、LTM、Local Basin Rule、Wing Layer,無主觀推論)


🔵 A. Primary Layer — GM(主軸 / 市場中心地勢)

GM = 27,300 → Gamma Surface 的「中央高台」

SGE-V2.1 的 Primary Layer 代表全市場:

  • Put LTM(最低張數均值)

  • Call LTM(最低張數均值)

  • Put_w LTM(最低加權資金均值)

  • Call_w LTM(最低加權資金均值)

四種獨立的「尾部穩定點」所匯聚出的中央平衡點。

GM 的角色:

✔ 1. 代表市場結構的「中心密度」

Gamma Surface 在此達到最平滑、最均衡的斜率。

✔ 2. 大部位做市與系統性再平衡的核心位置

機構在此位置的 gamma exposure 最可控,
也是最有「流動性支撐」的點。

✔ 3. Spot(27,484)位於 GM + 184

→ 嚴格屬於「Primary Zone 偏右中段」,
尚未觸及 Secondary Boundary(27500)


🟠 B. Secondary Layer — GR_left / GR_right(局部凹谷 / 中階微結構)

Secondary Layer =
從 GM 向外掃描的第一個“凹型”局部低點(Local Basin)

結果:

  • GR_left = 27,200

  • GR_right = 27,500

這些位置符合:

  • Concavity Test

  • Noise Tolerance(ε-rule)

  • 非 plateau

  • 最重要:是「第一個」符合條件者,而非最低值(v2.1 最大差異)


▶ Secondary Layer 的地形特徵

27,200(左側凹谷)

  • Put + Put_w 的 Z-score 合成曲線首次出現凹部

  • 代表左側 Gamma Surface 的 第一處向下彎曲

  • 是 Spot 下行時第一個流動性 pocket

這不是深谷,但屬於左半部的「中階吸收層」。


27,500(右側凹谷)

  • Call + Call_w 的 Z-score 合成曲線首次凹陷

  • 是右半部的「中階壓制層」

如果 Spot 上行,次要波動會先被導向此處。


▶ Secondary Layer 的意義(微結構)

Secondary 層本質上是:

市場離開 GM 之後的兩側第一個 liquidity boundary

換言之,
27200 – 27500 = 市場的中段結構走廊(mid-structure corridor)

Spot(27484)剛好落在右側 pocket 附近 →
完全符合「偏右但仍塌陷於主要走廊」的結構特徵。


🔴 C. Peripheral Layer — Wings(外翼深谷 / Deep Liquidity Pools)

依 SGE-V2.1:

  • Far_left = argmin(AccQtyP_w)

  • Far_right = argmin(AccQtyC_w)

經實測計算:

  • Far_left = 27,000

  • Far_right = 28,000


▶ Peripheral 的地形特徵

27,000 → 左翼深谷(P-Wing)

  • Put_w 加權資金最低

  • 代表左尾最大的流動性深池

  • 當 Spot 進入此區域:
    gamma hedging 速度會急遽增加(左側 risk-expansion zone)


28,000 → 右翼深谷(C-Wing)

  • Call_w 加權資金最低

  • 是右尾深層結構吸收點

  • 若 Spot 推升至 27500 以上,
    下一層流動性會直接被牽引至此


🔺 D. Gamma Surface 完整拓撲圖(地形模型)

依照三層式結構:

 Far Left Wing           GR_left           GM          GR_right         Far Right Wing
     27000               27200           27300           27500               28000
       ▼                  ▼                ▲              ▼                   ▼
   深谷(左翼)     次階凹谷(左)     主軸高台     次階凹谷(右)      深谷(右翼)

地形形狀(文字版)

27000      27200      27300      27500      28000
  V----------v----------A----------v----------V
 深谷       凹谷        高台       凹谷         深谷

結構特性:

  1. 中央為高台(GM Plateau)

  2. 兩側對稱凹谷(GR_left / GR_right)

  3. 最外深谷(兩翼)構成尾端極值

這是非常標準的:

“高台—凹谷—深谷”的對稱型 Gamma Surface 結構

可視為:

  • 中心穩定

  • 兩側中階反射

  • 最外層深度吸收

非常乾淨、沒有破碎或多峰的異常結構。


🧩 E. Liquidity Microstructure(機構級流動性結構)

1. Primary(主流動性核心)

GM = 27,300
→ 最深、最穩、最對稱的流動性中心。

機構在此進行:

  • 主要 delta-hedging

  • gamma 平衡

  • large book neutralization

  • 費率最低


2. Secondary(中頻流動性帶)

27200 / 27500
→ 兩側第一個反應層。

市場離開 GM 後,
最先被補足或對沖的地方

做市商通常在此進行:

  • gamma mini-rebalancing

  • 局部 skew 微調

  • initial bracketing


3. Peripheral(尾端深池)

27000 / 28000
是:

  • tail-risk 吸收層

  • 深流動性池

  • Gamma Surface 的極端谷底

若價格觸及這兩層:

  • gamma rebalancing 會急速增加

  • 衝破 Secondary 後容易加速至 Wings


🔚 F. Top-Down Summary(總結)

Primary(中央)

  • GM = 27300
    → 市場自然平衡點,Spot 在其右側但仍屬中心帶。

Secondary(中段邊界)

  • GR_left = 27200

  • GR_right = 27500
    → 市場的主要反射層(liquidity pockets)。

Peripheral(外翼尾端)

  • Far_left = 27000

  • Far_right = 28000
    → 深度尾端流動性池。

整體拓撲呈現:

中央高台(GM) → 雙側淺凹(GR) → 兩翼深谷(Wings)

是非常對稱、乾淨、機構級的 Gamma Surface。



0 comments :

張貼留言

.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