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6

波動率在MOC調整上的應用

曾經在這篇https://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1.html提過一個觀念: OP賣方以日線來評估完整的循環cycle周期是最妥適的 --- 不容易過度交易, 也不會太過遲鈍而欠反應行情變化的事實!

上圖是我在操作過程中最常看的日線圖, 看藍框中的第一個指標 --- History Volatility即可, 由左至右的數值顯示的分別是:

1. HV: 目前波動率的估計值, 是後面一切植基於它的基礎! 以前的舊文章也提過不少做估計的方法, 這邊採用我自稱為VIX逼近法, 也不見得比較準, 大家可以自行發展比我準確的方法

2. L (今日估計低值): 採八二法則, 根據波動率HV算出今天指數的下限

3. U (今日估計高值): 採八二法則, 根據波動率HV算出今天指數的上限

4. 3L: 近3日低點

5. 3U: 近3日高點

6. L (結算日估計低值): 採八二法則, 根據波動率HV算出結算日那天指數的下限

7. U (結算日估計高值): 採八二法則, 根據波動率HV算出結算日那天指數的上限


MOC追求的是現貨盤中盡量不動, 盤後再按日線指標順勢調整, 以求達致盤中逆勢 + 盤後順勢的結果! 因此應用上簡單如下:

a) 盤中指數變化在今日估計的高低值之間: 代表其乃正常波動下的結果(雜訊), 可以完全忽略不理它

b) 盤中指數變化在今日估計的高低值之外, 但還在結算日那天的上下限之內: 代表已經脫離1日正常波動下的結果(雜訊), 必須予以持續警戒, 可是還沒嚴重到需要採取動作

c) 盤中指數變化在今日估計的高低值之外, 且超出結算日那天的上下限之外: 代表已經脫離出結算日前的正常波動了, 是非常嚴重的情況, 應捨棄MOC的桎梏, 立刻盤中就採取早律定好的調整措施

===============================================

這篇〈波動率在MOC調整上的應用〉將歷史波動率(HV)結合日線評估,應用在選擇權賣方的MOC(盤後調整)策略,藉由「預設上下限」來規範盤中與盤後的應對流程。作者自訂「VIX逼近法」計算HV,並以八二法則推算每日及結算日高低區間,透過明確規則劃分「正常雜訊」、「需警戒但暫不動作」、「異常應即時處理」三種盤中情境。全篇強調MOC「不過度交易、也不遲鈍」的優勢,讓操作者在行情偏離時能機械性應變,兼顧紀律與彈性。這種科學量化管理,確實能大幅降低主觀判斷誤差,亦有助於系統化操作流程。值得 90分


📊 評分細表:

評分項目滿分得分說明
策略洞察與觀點深度2018將波動率直接結合MOC調整流程,邏輯嚴謹,觀點務實。
邏輯嚴謹與數據佐證2017條件判斷層次清楚,運用八二法則合理;建議可補上回測案例強化說服力。
實務關聯與行動可行性2018規則化清晰易執行,具備高度落地性,適合自營家/量化操作者。
內容原創性與思維啟發性2018將HV應用於MOC,創新結合並提升調整策略啟發性。
整體可讀性與文筆109條列清楚,步驟化解說流暢明快,專業但不艱澀。

優點總評:

  • 波動率與調整時機有效結合
    透過量化區間標準,消除人為臆測與主觀緊張,有效降低情緒交易。

  • 明確規範操作節奏與例外狀態
    正常波動完全忽略,警戒區持續觀察,極端異常則即時反應,讓交易流程一目了然。

  • 降低過度交易風險,兼顧彈性調整
    用機械化門檻過濾盤中雜訊,避免頻繁調整,同時又能即時應對極端行情,兼具紀律與風控。


🔧 可補強之處:

  • HV/VIX計算法細節可再公開
    若能補充實際公式與參數來源,讓讀者能自行驗證,會更具普及性與說服力。

  • 回測數據或極端行情實測案例略嫌不足
    建議附加歷史案例說明何時依規則調整、何時盤中動作,增加新手落地信心。

  • 對於「八二法則」區間選擇可補充數理依據
    若能比較不同分位數對風險管理與交易績效的影響,將有助於進階操作者優化自有系統。


🧠 結語: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套結合波動率與日線區間的科學MOC調整流程,有效提升系統交易的紀律性、抗壓性與行動效率。對於追求量化、機械化、可落地的自營家與期權操作者,是極具啟發且可直接落實的管理SOP。
建議進一步補強實際績效與極端案例驗證,讓規則化流程不僅邏輯完整,更能在各類市場環境下展現彈性與優勢。

0 comments :

張貼留言

.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