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gzc (ウイングゼロ)
出處: https://www.ptt.cc/bbs/Option/M.1520263923.A.BF9.html
前言:本文僅為個人意見,若有不同想法歡迎提出討論,但請保持理性的態度;如果只想裝逼,請恕在下不予理會。
本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以期貨選擇權為交易工具的一般概念,第二部分是資金管理相關,最後則是交易心態的個人血淚雜談。
首先我想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開始從事金融交易的初衷是為了什麼?有的人是為了賺錢,有的人是為了刺激;有的人想要財務自由,也有的人只是不想上班。但是不論初衷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交易者都是在追求報酬,追求資本利得,但只有少部分的交易者曾經嚴肅地思考並領悟到:「這些報酬其實都是用風險交換來的。」
你可能覺得好笑,在市場交易的人怎麼可能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報酬與風險息息相關」,這連我不玩股票的阿嬤都知道。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倘若真是如此,又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在金融市場粉身碎骨,成了到處勸人切莫涉足金融市場的孤魂?事實是,大部分的交易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賺到的報酬—如果有的話—到底是用多大的風險去交換來的。他們眼中只有報酬,完全忽略了可能的風險。
我相信,這就是大多數交易者發生虧損的根本原因:「他們不瞭解自己用的方法跟曝險程度在歷史回測中曾經出現的最大虧損為何,甚至更誇張的是,大多數交易者連一套固定的方法都沒有,以至於根本不知道該怎麼估算風險。」
當然,並不是說瞭解了歷史回測曾經發生過的最大虧損就能夠精準地控制自己的風險,但至少能掌握到一定的程度。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裡,有支手電筒總好過摸黑前進。
如果交易者認真地面對這個問題,他可能會開始去尋找一套固定的交易方法(有些人稱之為交易系統),並且作歷史回測來了解該系統在不同曝險水準之下的績效,如:運用某套交易系統,在台指期上二十年來的最大連續虧損是20%,而長期年化報酬率大約是15%,諸如此類的。
他或許還會發現到同一套系統沒辦法應付所有的盤勢,所以他努力發展其他的交易系統來做到策略多元化;甚至於他會發現同一類別的市場某些時候特別好做,其他時候則普通,有時候還會變得很不好獲利,所以他發展出多市場的交易組合。
最後他發現這樣的多策略多市場組合需要超級多資金才run得起來—大概是千萬美金以上的規模—普通交易者窮極一生也無法碰觸的高聳門檻。
可是幸好,我們還有期貨跟選擇權。
期權的高槓桿特性允許我們用少量的保證金(或權利金)便足以建立合適的曝險,更可以同時間建立不同交易策略的部位,甚至是同時涉足許多不同類別的市場,無須受限於資金而放棄眼前的交易機會。
但許多人誤解了期權高槓桿特性的用法,市場上隨機致富的鄉野奇談又太多,導致交易者前仆後繼地在單一市場的單一走勢上壓注了過多的風險,平庸而草率地從金融市場上畢業,只能集氣等待下次重新入學的機會。
「看對,下大,抱住」高手都是這麼說的,這才是英雄氣概!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一直用這六字箴言賺錢,但至少我知道自己不是這種高手。幸好,像我這種「看不懂,下不大,抱不住」的弱者,做好風險管理與系統多元化,還是可以從市場上賺點小錢度日。
所以我認為,以期權為主要交易手段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它的高槓桿特性。但並不是讓你動不動就開個十倍二十倍的,以為是界王拳膩?買了一斤砒霜,不一定要全加下去。
相反的,在單一市場不要過度曝險,你應該將風險—你用來賺錢的籌碼—分散在彼此相關性沒那麼高的多策略與多市場組合中,整體的總槓桿倍數或許還是很高,但絕對比一注單壓好多了。
當然會有些反對的聲音認為,要同時兼顧這麼多市場近乎不可能,特別是許多海外市場的交易時段跟台灣人的正常作息迥然不同。然而我自己的經驗是,中長期交易策略不需要緊盯盤面,其實照料起來沒想像中困難,當然,如何有效率地管理多市場交易組合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在這邊不多贅述。
簡單作結,利用期權來做交易,就是要利用它的高槓桿特性,但不是要你歐印,而是要廣泛地做多元化—或許是金融市場唯一的免費午餐—彈性參數組合、多策略、多市場,絕對要避免在單一市場冒著過高的風險。
接下來是第二部分的資金管理,或者稱為風險管理(我比較喜歡後者)。坦白說,這部分比較像是信仰,我只能提供自己的原則作為參考。
在談論風險管理之前呢,我認為身為金融交易者有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完成,那就是認清自己的目標:你想要怎樣的交易生涯?你能承受的資金最大虧損在哪個程度?你想要達到的年化報酬率?你願意為交易付出的時間佔生活的比例是?
這些問題乍看之下跟風險管理無關,但是如果沒有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曝險規劃。
以我自己作為例子,我不喜歡盯盤,那會讓我情緒不安。當然,有很多人喜歡當沖,今日事今日畢嘛。但是當沖要花費的心力遠遠超過波段交易,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所以最短的交易週期我希望是一到三天,最好是長達數週的中長期交易,這意味著進出時機差一點也不會造成重大影響。對單一市場來說,我即使不借助自動交易程式,每天也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所有的交易工作(包括價格更新與下單),因此我可以同時交易數個不同類別的市場。我能承受的最大連續虧損—從資金高點到低點—約莫是30%(大概吧我猜,因為我還沒遇過這種狀況,我也不知道有朝一日假使真的發生時我能不能承受XD)。而我希望的長期年化報酬率是20~30%(以總風險資金計算)。
每一筆交易在進場當下我就知道我的出場點,當然這個出場點可能隨盤勢變化而移動,但是絕對只能朝風險變小的方向移動,換句話說,最大的虧損應該在你進場時就已經知道了;如果你不知道某一筆交易的出場點在哪裡的話,你根本就不應該進場。
有了出場點,我就可以計算出可能的損失,並以此計算出該有的部位規模:例如我要用期貨交易台指,在10600時進場做多,起始停損是跌破10450時出場,那一口大台契約就是損失三萬元,如果我總風險資金是500萬元,打算拿2%的資金曝險,那我可以買幾口?
答案是(5000000*2%)/30000 = 3.333,無條件捨去後是3口大台,五百萬只做3口大台,下面推文就會有人酸你說「槓桿開這麼小,幹嘛做期貨」。
沒關係,他們不懂,我們要原諒他們。槓桿倍數看起來很小,那是因為謹慎的交易者不會在單一市場的單一走勢上壓重注,看對下大抱住是高手在玩的,我們不是高手,自然就要辛苦一點。
但是相對的,因為單一交易的風險低,報酬當然也低,所以我們必須靠著多元化策略與市場組合來提高我們的整體報酬,相同品質的交易數目越多,風險可以因為分散而顯著地降低,這是有數學根據的。
所以我的風險管理準則就是:靠著多元化策略與市場組合增加交易頻率,並藉此拉低單一次交易的曝險程度,我在單一部位上所冒的風險不會超過總資金的3%,事實上絕大多數時候我都是拿總資金的0.5%~1%,頂多2%去壓注。
當我使用期貨作為交易工具時,假使單一市場的部位槓桿倍數超過一倍,我一定會同時買深價外選擇權避險;而以選擇權作為交易工具時,我會以完全損失權利金為前提來計算曝險,而且永遠只做買方。我知道許多時候市場波動太大,此時應該站在賣方才有利,但我始終跨不過心中的那條線,所以我頂多放棄做買方。
由於使用多策略,所以常常會在單一類別市場中建立方向互異的部位,在單一類別的市場中除了單一部位不可超過總資金3%的限制外,同一方向的淨曝險不可超過總資金的6%(多空可以互抵)。同一時間所有市場總曝險不可超過總資金的25%(多空可以互抵),而同一時間保證金使用率不可超過總資金的50%。
這些數字都是經過反覆測試與調整才決定的,而且可能只適用於我自己的交易目標,至於你自己的風險管理原則,我認為只有你自己才有辦法決定。容我再強調一次,風險管理比較像是信仰,你必須找出屬於你自己的上帝。
最後,則是交易心態,其實這一塊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人忽略。我剛開始接觸金融交易時讀了很多書,比我考大學還要認真十倍有吧。那時就常常在書籍中看到作者強調維持交易心態平穩的重要性,但是還沒有實際遇過的時候只覺得是屁話。後來在市場中經歷過那些狀況才能有所體會,所以我這邊以個人經驗用條列式跟大家分享。
1. 維持情緒平穩是第一要務
當我情緒不安時會過度關注市場走向,導致精神緊繃而做出很多自己事後回想根本無法理解的決定,大多是提早出場或者過度交易,想當然爾對績效是一種傷害。我後來發現不要在單一市場持有太大的部位可以有效避免這種狀況,因此多市場的交易組合不僅是風險管理,對平穩情緒也有幫助。另外,不要以為程式交易就能擺脫人性,程式也是要由人手動決定開關的。
2. 能賺多少是市場給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工作叫做風險管理
這個說來很好笑,我去年年初做得很順,所以海外獲利很快就逼近了基本所得稅額的上限,所以只好回來操作不用課稅的台灣期權市場,那時大概是五月多吧。到12/6那波下殺後我在台指期權六個多月的獲利來到了七百多萬
https://imgur.com/a/LULX8
這時候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突然有個念頭想在2017結束前在台指期權市場拚到八位數獲利,就在這種自以為獲利是可以靠拚出來的錯誤想法中,我在12月接下來的幾個週選結算都違反了自己的交易守則,把應該要停利出場的選擇權續壓,結果通通吃膏。不但目標沒達成,還多虧損了一百多萬。
https://imgur.com/a/31aSL
我不是新手還是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所以千萬不要對自己的紀律過度自信XD,而今年初做得也不錯,2/6運氣好有撈到一票,只用20萬的風險賺到了800多萬
https://imgur.com/a/iMAYu
突然又腦弱想挑戰「單月獲利千萬」,結果一樣勉強做了不該做的交易,多了一些不應該有的虧損。其實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學到教訓了(看起來是沒有),但至少下次再有這種念頭時我應該有前車之鑑可以參考,相同的道理,做金融交易也不應該想著要短時間內致富,我自己是把它當成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職涯來發展,我不需要在某一波走勢就賺到上千萬甚至上億,因為金融交易是一輩子的事情。
3. 每個人都應該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某個時期我因為好勝心作祟也嘗試過當沖,但後來發現我根本不適合。我沒辦法在盤勢激烈跳動時還保持心態平穩並正確下單,甚至有時盤勢根本就不激烈我也是看得心驚膽跳的,於是一陣子後我就放棄了,繼續以中長期策略為主。再強的武器,還是要使得順手才行,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非常重要。
4. 金融交易是一條漫長的路,不要想著抄捷徑
我自己開始接觸金融交易已經九年了,到現在還是覺得自己懂的事情太少,而在實際進入市場前我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每天五六個小時泡在誠品裡,才略懂一些皮毛,離穩定獲利還非常遙遠。可是我卻看到很多人功課也不做,連遊戲規則都不清楚就想進市場來大撈一票,結果只是變成滋潤老手的養分而已。某些神人當沖可以年賺百萬千萬,不表示你我都可以,人家做了多少功課,每天花多少時間在VIP室裡用最好的設備在做,我們在家滑滑手機也想跟人家一樣?會不會太看得起自己了?
就算不拿我當例子,舉比較有名的test520或是phcebus好了,前者曾經連續賠錢八年,在那八年間他投注的時間與熱誠難以計數;而phcebus也在業內打滾了三四年,每天研究市場,練好一身功夫才開始全職交易。試問如果連那些公認的高手都如此認真了,平凡如你我不拿出渾身解數的話,怎麼可能會有勝算?
「我只是個上班族,每天時間有限資金也小,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在期權市場上獲致成功呢?」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跟「我是個高中生,頭腦很差又不喜歡念書,我要怎樣才能跳級考上台大醫科呢?」一樣棘手。
確實有些策略適合沒時間的小資金交易者使用,但是效率太低,不如好好上班增加收入,順便充足交易相關的知識,等到真的有交易系統了而且手邊有個一兩百萬可以運用的時候再思考期權交易。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個人想法,不適用於拿二十塊就可以贏到兩千五百萬的賭俠大大們,不過賭俠應該去參加慈善賭王撲克大賽,不是來玩期貨選擇權。
最後,祝大家都能順利找到屬於自己的操作方式,貫徹自己的交易哲學。
2018/03/07
期權投資的心態與資金管理
訂閱:
張貼留言
(
Atom
)
好強的一篇文…感謝讓我長知識了
回覆刪除借花獻佛而已啦
刪除心有戚戚焉~ 好文值得推
回覆刪除講更好聽點是 --- 英雄所見略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