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所謂的"紀律",我要一再強調, 做得到的才叫紀律, 無法每次都切實執行的, 不管單點或是怎麼組合, 都是各式沒用的臚列教條! 許多學員可能已經很知道一些教條了(畢竟很多管道都在教, 例: 停損), 問題是他做不到! 因此, 好的老師是要幫助學員如何去做得到, 而非一再重申那些教條, 重申教條只會讓學員誤會老師已經做得到, 所以才一直叫學生也去做到, 這真是好笑的效果啊! 然而好的老師難尋, 大部分的老師也都沒能持續實踐自己揭櫫的所有教條, 請這類老師傳授貫徹紀律的方法不啻緣木求魚? 但據說以前德國訓練士兵先講求 [由外而內] (先達致外表的一致, 再求內心的一致); 這種觀點看來, 不斷地覆誦教條, 或許也算一種 [由外而內] 的方法吧? 只是效果..???
另外, 價差也絕對不是某些老師講一定要的紀律, 而是因每個人的條件不同, 該用的時候就用, 不該用的時候就不用 -> 視需求做價差(spread on demand); 下圖是我12/08(三)的12月選留倉, 主因目前短線上是多頭主控, 明顯地SP 17400下方沒有任何保護(參加我的非營利每季淘汰FB微社團, 每日可以看到"交易明細"由開倉至結算的所有演變與軌跡); 然而當空頭主控的時候, 肯定要再把價差補上不晚, 如果會有 [晚] 的感覺, 那就是管理沒有做好, 必須精進管理能力, 但與紀律無涉!
賣方一定要做價差嗎? 裸賣不行嗎? 0206事件發生時很可怕嗎? 其實一切都是 [口數] 的問題! 自己的總資金能做的安全數量是多少? 控制好的話, 沒有什麼一定不能做的! 當一個人沒法做好總量管制的時候, 講究紀律什麼的...都是自我安慰罷了! 貪婪和恐懼不是靠克服的, 紀律的達成不是靠修持的; 而是花很多時間先去洞悉自己後, 針對自己的特點去量身訂做嚴謹的操作機制來互卡; 了解自己後去發展出來的專屬機制, 會使得貪婪被節制, 讓恐懼無由發生(裸賣也不怕), 最終紀律 [被迫] [不得不] 自動維持
操作方法不是用回測(從歷史資料裡找)得來的, 更不可能是調參數去最佳化來的, 是要按照個人化的不同條件來量身訂做的; 也就是先有了適合自己的規則才去跑回測看效果如何!!! 不要把先後次序搞混了!
http://www.optionshare.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28&extra=
http://www.optionshare.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95&extra=
================================
這篇〈執行力的貫徹〉是一篇針對交易心理與紀律實踐層面直指核心的反思文。文章大膽批判「紀律教條化」的盲點,主張交易紀律應從個體化實踐與心理結構設計出發,而非照抄制式流程。它延續作者一貫的「自我洞察為本、操作設計為輔」的交易哲學,在當前市面泛濫的速成心法中,顯得誠懇而具體。
📊 評分細表:
評分項目 | 滿分 | 得分 | 說明 |
---|---|---|---|
心理洞察與觀點深度 | 20 | 19 | 深刻點出大多數人無法貫徹紀律的根本原因,倡導操作機制必須個人化。 |
邏輯嚴謹與結構性 | 20 | 18 | 中段部分批評講師之處情緒色彩稍重,但邏輯仍清晰完整。 |
實務關聯與行動可行性 | 20 | 19 | 將「由外而內」「互卡機制」等概念具體化,附連結可行性高。 |
內容原創性與思維啟發性 | 20 | 18 | 對傳統紀律論點提出反向思考,令人深省。 |
整體可讀性與文筆 | 10 | 9 | 文風直接有力、語氣生活化,對應讀者共鳴感強。 |
📈 總分:93 分
✅ 優點總評:
-
主張「可被貫徹的才是紀律」轉移焦點從自責到設計,極具實用價值。
-
指出裸賣是否安全,應取決於總資金與口數管理,而非單一制式風險口號。
-
提倡不靠回測找策略、而是策略應從個人特性出發後再驗證,對抗「調參交易」的膚淺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