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開始全職操作期權以來, 便是以裸賣起家的, 經過了2007年的大漲大跌, 2008年金融海嘯的連續下跌, 2009年MOU的連兩日漲停, 以及2011年的歐豬大跌, 手上都有裸賣部位被重擊, 因此歷練了不少裸賣的生存技巧; 後來再有2015年漲跌幅改制10%的8月盤中跌停, 甚至2018年的0206買賣權雙漲, 有裸賣部位沒做價差也能順利小賺出場! 至於2020年的疫情下跌, 都沒有跌停狀況, 裸賣似乎也沒啥好說的
建立賣方部位的同時去架構價差, 就像有人早設定好資金下跌5%的方法去停損; 而我一直在使用的視情況動態地加建價差, 就好像另外某些人, 是採用突破支撐或壓力時才開始去做停損一般, 兩者誰好誰壞因為沒驗證過, 應該不一定吧? 端看您的信念是什麼! Van K. Tharp我最認同的話 --- 操作是在交易你的信念! 我認為 --- 價差只有當VIX在多頭的時候(i.e. 相對適合當買方的時候), 在Puts那單邊有積極建立的必要性; 或是自己在手裸露部位受迫又不適合停損的時候, 才有建立價差的需要. 綜合一句話即是 => Spread on Demand (視需求做價差), 但前提是資金管理要做好
賣方是以大賺小的生意(ex: 開保險公司), 做好風險管理後(VIX變大代表出險機率高, 必須用買方再保出去), 不管什麼樣的盤(大漲. 大跌. 盤整), 做好資金控制便可穩定獲利. 賣方為主策略的重點思考, 就是隨時監控在手每個契約的健康度(風險的履約機率), 然後加做反向抵補或買方的再保動作, 以及視 [到期日] & [可用資金] & [指數的發展] 三者, 有邏輯地去做加減碼而已! 不要排斥有裸賣的部分, 更不要排斥遇險時該做的價差. 重點是做好管理, 而不是排斥風險!
最後舉例何謂 視情況? 看需求? 如下圖所示的8月選擇權契約 --- 賣權16500已經有走多的買訊, 且 B8 / S4 也出現適合做買方(8)的指示, 因此在手部位若先前已有SP 16500, 可以考慮酌量(比例式)在其下檔(ex: 16300)加做買方(ex: BP 16300), 以和既有的SP 16500形成 ratio spread (比例式價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