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0

a Simple Trading System

A. 三角箭頭: 
     1. 順向: 且加圈 => 加碼delta 0.2, 否則只做 2
     2. 逆向: 
         a. 在手有賺: 平倉
         b. 在手沒賺: 
             1) 和方向箭頭同向 => 不動
             2) 和方向箭頭逆向 => SB +1 => 隔1檔保護
             3) 和方向箭頭逆向 => SB -1 => 若delta離中性很遠, 用方向箭頭同向的小台平衡

B. 方向箭頭:
     1. 順向: 且加圈 => 加碼delta 0.2, 否則只做 2
     2. 逆向: 
         a. 在手有賺: 平倉
         b. 在手沒賺: 
             1) 和方向箭頭同向 => 不動
             2) 和方向箭頭逆向 => 不論SB 全部隔1檔保護
             3) 若delta仍離中性很遠, 用方向箭頭同向的小台平衡

C. 小台的方向性一定要同向於方向箭頭

Timeline: 13:30 ~ 13:45

Contract: δ near 20 for writing major

Program:
  1) programA: long term
  2) programB: short term (screened by programC)

Direction: (big adjustment)
  programA ↑↓

Hedge: (risk rebalance)
  a) Loosen: programA ↑ + programB ↑  /  programA ↓ + programB ↓
  b) Tighten: programA ↑ + programB ↓  /  programA ↓ + programB ↑

===================================

選擇權的賣方操作主要為:

看漲或跌不下去:可以賣賣權(PUT)

看跌或是漲不動:可以賣買權(CALL)

接下來就是要如何判斷是漲.是盤還是跌勢

基本上你可以設定60分鐘的K線圖,再配合三條均線來看方向,三條均線分別為5(A),20(B),60(C)(依個人喜好),

原則1:

當C走勢向上則趨勢是向上的,只做SELL PUT,當C走勢向下則趨勢向下,則只做SELL CALL,進場點參考原則2:

原則2:

C向上走勢時,當B向上走,且A向上走則是SELL PUT部位,當B向上走A向下走,則部位為空手,當B向下且A向下時則是觀望不動.

C向下走勢時,當B向下走,且A向下走則是SELL CALL部位,當B向下走A向上走,則部位為空手,當A及B皆向上時,則保持空手觀望.

再接下來選履約價:

一般而言選擇履約價配合上述原則及時間來說:

時間尚有一個月以上:則以價外2檔以上為宜

時間尚有2個星期至一個月左右:則以價外2檔為宜

時間尚有1星期至2星期:則以價外2檔或是下個月的價外3檔為宜

時間不到一個星期:則以下月價外2檔左右為宜.

=========================================
我們以台指選擇權為標的,分析其獲利結構,希望訂定出一套交易策略,使得選擇權賣方能站在最有利的交易策略下進行,並藉由長期穩定的以此策略進行交易,獲取超額報酬。
如以Black-Scholes選擇權定價模式來看,B-S選擇權評價公式中的主要因子包括了:標的物、執行價、波動率、到期期間與無風險利率,其中無風險利率影響較小,我們將其假定其為0.02的常數,其他各項因子的影響如下:
一、標的物
台指選擇權的標的物為加權指數,但在評價時市場上主要以期貨做為標的,原因在於選擇權與期貨間可以進行套利行為,然而,據統計,對於欲將選擇權放到到期賺取時間價值的賣方來說,在建立部位時則應以現貨做為參考標的較佳。
二、波動率與履約價
過去四年(2001年12月24日至2005年05月27日間)期指平均波動率約為25.16%,而現貨則為22.5%,其波動率差異相當明顯,再進一步分析買賣權隱含波動率部分,賣權隱含波動率較買權高,且越是價外的選擇權波動率越高,至於價外第一檔買賣權隱含波動率平均值(分別為23.7%與24.4%)則介於現貨與期貨平均波動率之間,市場對於隱含波動率的假設應以現貨波動率為主要參考值,對於選擇權短線操作者而言,由於短線上選擇權評價以期貨為準,賣方暴露於較高的期指波動率,而僅收取現貨的波動率,短線操作相對不利於賣方。
同樣以每日賣出上下各四檔近月選擇權的交易策略,檢視不同履約價間獲利結構並於每月結算日分析當月損益,結果顯示在價外同樣檔數買權每月平均獲利優於賣權,而越價外選擇權傾向於有較高的獲利。我們的結論為:長期來說賣權以價外四檔、買權以價外三檔獲利最佳。
三、到期期間
到期期間越長,選擇權時間價值越高,然而持有選擇權賣方部位時間越長,暴露於指數波動的風險越高,我們分成於以結算日後第N個交易日及距離下次結算日前N個交易日為基準進場,兩種進場策略進場的時機做驗證,並統計過去41個月裡都在每個結算日前N日建立部位的平均損益,我們發現,建立賣方部位的時間,以結算日後10至12日與結算前6至10日的交叉為最佳進場點,我們並觀察發現,在結算日後依序佈倉的策略,其獲利結構的分佈同時有較集中的性質。 

=======================
賣出勒式部位的水平調整

所謂賣出勒式部位的水平調整,就是加入一個垂直價差部位使得原始的賣出勒式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水平的移動,因為垂直價差部位的上下檔向量等於零,因此除了有遞延原始部位的上檔或下檔風險的作用之外,並不會造成原始部位的額外風險,而且垂直價差部位還有將方向不對的虧損部位移轉成為方向正確的獲利部位的功能

以12月台指選擇權為例,投資人發現自11月24日之後,選擇權的平均波動率有逐日下降的趨勢,因此研判台灣加權指數在未來的交易期間應該不會有太大幅度的波動,所以在11月25日建立賣出勒式部位以賺取波動率降低所帶來的時間價值利潤,11月25日台指期貨約在4200點上下,投資人建立的賣出勒式部位如下:
S3900Put@120
S4700Call@65
12月3日收盤前,投資人發現平均波動率有升高的現象,且台股大盤也有再向下修正的趨勢,因此為了保護賣出勒式的下檔部位(S3900Put)並將下檔的風險再向下移動,於是建立了一套賣權看空的垂直價差部位
S3600Put@20
B4000Put@95
後續觀察:
可將賣權看空價差部位拆開,以B4000Put@95與S3900Put@120組成另一組賣權看空價差部位,將原始賣出勒式部位的下檔風險從3715往下移到3390,若結算價低於3390才開始產生虧損,但也將上方損平點從4885下移到4810,因此當結算價介於4810~3390之間,則整體部位(垂差+賣勒)皆有獲利,高於4810或低於3390才會產生虧損
在發現行情趨勢可能對部位的某一方向不利的時候,若不執行原始賣出勒式的水平調整,在部位已有獲利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將部位平倉!

建立賣出勒式部位時機的探討

選擇權勒式部位的賣方所賺取的利潤是權利金時間價值的消耗,時間價值的消失又與風險系數的Theta值有關, Theta值的特性是會隨著接近到期日而變大,使得權利金的時間價值消耗的速度加快,因此建立賣出勒式部位的時機第一個需要考慮的是交易期間的長短

假設一個履約價相同的賣出勒式部位交易期間一樣是15天,但A部位在新合約剛開始的時候就進場交易,並在15天之後平倉出場,距離合約的最後交易日還有5天,而B部位在合約開始的第5天進場交易,並將部位一直放到最後交易日,交易期間也同樣是15天,由於B部位是放到最後交易日,可以享受到接近到期日Theta值變大使得權利金的時間價值快速消失的好處,但因慢了5天才進場,所以所收到的權利金也會較A部位少一些,但A部位雖然提早了5天進場可收到較多的權利金,可是也因為提早出場而無法享受到接近到期日Theta值變大使得權利金的時間價值快速消失的好處,因此若以相同的交易期間而言,其實A部位與B部位的操作績效是相差不多的,但若加上交易期間波動率的變化,則兩者的操作績效就會出現差異了,因此建立賣出勒式部位的時機第二個需要考慮的是交易期間波動率的大小
在選擇權的風險系數之中,Theta值與Gamma值都會隨著合約到期日的接近而變大,但波動率上升,卻會使得Theta的絕對值增加,使得Gamma的絕對值減少,反之,若波動率下降,會使得Theta的絕對值減少,使得Gamma的絕對值增加,因此若一個部位在交易期間的波動率偏高,另一個部位在交易期間的波動率偏低,則碰上高波動率的那個部位的操作績效就會比另一個部位差,高波動率對於賣出勒式部位不利與昨天的貼文談到的波動率升高會干擾垂直價差部位的獲利速度的道理是一樣的

變盤在即,賣出勒式的調整策略

雖然稍早之前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伯南克暗示不會把大型銀行國有化,但美國總統歐巴馬卻警告將對華爾街採取更嚴厲的金融監管,引發市場猜測美國大型金融機構未來可能在聯準會的加強規範下削弱獲利的能力,週三美股下跌,而週四的台股仍然不理會前一晚美股的下跌,以高盤開出,但隨即因為已接近自2月9日以來大型整理區間的上方而遭受到較為沈重的空頭賣壓,指數開高走低,繼週三的倒T線之後再收一根黑K棒,成交量縮減至590億,技術型態上形成類似雙鴉躍空的空頭格局,總計自2月3日跳空上漲並成功的封閉1月19日的跳空缺口以來,台股逆國際股市的下跌而進行區間整理,到週四已進入第17天了,頗有以時間換取國際股市止穩空間的企圖,但下週二或週三即將進入第21天的關鍵轉折日,台股的變盤在即,若成功變盤向上,則這段整理的區間將確認為台股的底部,但若是變盤向下,則將成為頭部,而不論是形成底部或頭部,台股都將走一波較大行情的趨勢,若台股形成趨勢,則對先前所建立的賣出勒式部位將會有不利的影響,因此除了在週五將部位平倉之外,還有以下的調整範例:
假設原始部位: 
S 4100Put@49
S 4700Call@48
1.     若研判將向上變盤:
a.       買進同口數的4600Call@84,與S4700Call@48組成買權多頭價差,若結算在4700點以上有最大獲利113點,若結算價在4087點以下開始虧損,有理論上無限大的損失
b.      買進2倍口數的4800Call@26與S4700Call@48組成買權逆比率價差,則整體部位的上方損平點為4855(以1比2為例),結算價4855以上獲利無限,下方損平點4055點,結算價在4055以下開始虧損,有理論上無限大的損失,若結算價介於4055~4855之間則仍有獲利
2.     若研判將向下變盤:
a.       買進同口數的4200Put@56, 與S4100Put@49組成賣權空頭價差,若結算在4100點以下有最大獲利141點,若結算在4741點以上,開始虧損,有理論上無限大的損失
b.      買進2倍口數的4000Put@27與S4100Put@49組成賣權逆比率價差,則整體部位的下方損平點為3943(以1比2為例),結算價3943以下,開始獲利,理論上獲利無限,上方損平點4743點,結算價在4743以上開始虧損,有理論上無限大的損失,若結算價介於3943~4743之間則仍有獲利


賣出跨(勒)式部位的出場時機:

昨天的貼文以選擇權對稱中心點的觀念來討論賣出跨(勒)式部位出場的時機,現在用另一個角度來討論賣出跨(勒)式部位出場的時機
我們知道賣出跨(勒)式部位的獲利是來自於權利金時間價值的消失,當合約越接近到期日,選擇權履約價格的Gamma值會越大,連帶Theta值也會快速變大,所以越接近到期日,時間價值耗損的速度就會加快,若行情持續在兩個履約價的中間或兩個損益兩平點之間整理,都會使賣出跨(勒)式部位的獲利增加,但當行情接近履約價的上檔或下檔或是損益兩平點的邊緣的時候,獲利額度就會開始縮減,甚至於產生虧損,所以賣出跨(勒)式部位的獲利需要時間價值的消耗也需要行情維持在兩個履約價格中間(指賣出勒式而言)或在兩個損平點中間(指賣出跨式而言),如果行情能夠在兩個履約價格或兩個損平點之間來回循環震盪,每循環震盪一次就是一次的rotation(旋轉), rotation(旋轉)的次數越多,就越有機會突破盤整區間,而產生另一個新的波段行情,這一點與昨天談到的「時間窗口」與對稱中心點的理論相類似.
交易的實務中發現,行情每經過一次rotation(旋轉),再回到履約價格或損平點的中央的時候,賣出跨(勒)式部位的利潤就會增加,此時也是賣出跨(勒)式部位最佳的獲利時機,因此我們可以計算這個盤整已經rotation(旋轉)幾次了來研判部位出場的時間點, rotation(旋轉)越多次,雖然可增加部位新的獲利,但面臨行情脫離盤整區的機會也會越大,賣方的部位安全性也會越低,因此若發現已經rotation(旋轉)許多次的時候,賣方便要儘早平倉離開市場,雖然在研判rotation(旋轉)的次數上可能出現失誤而使部位少了一些利潤,但安全平倉出場會比為了多賺一些小利潤而將手上已有的利潤拿去冒險更有意義,而此時也不適合做動態調整,因為任何調整都必需花費交易成本且會牽涉到行情的看法這種不確定的因素,所以調整的結果有可能反而傷害了原有的利潤 
若您對技術分析有十足的把握,也可以利用技術分析配合時間窗口理論來研判行情脫離盤整區間的時間點,也許可以多獲得幾次的rotation(旋轉)而增加部位的獲利額度


選擇權履約價的選擇

取捨選擇權履約價位的原則有二: 
1.技術分析 
2.成功機率 

首先談技術分析,通常是利用各種有關於技術分析的理論去尋找技術線型上的支撐或壓力並利用波動的幅度來研判趨勢的方向與趨勢的強弱,這就是所謂的相對趨勢
舉例來說,如果行情上漲突破某個壓力,若統計其最近的波動幅度發現最近波幅有持續擴張的趨勢,則這個漲勢應該很強烈,不會立即出現回檔(這時候可選擇買進買權,賺取比較大的利潤).反之,若最近波動幅度有逐漸萎縮的趨勢,則這個漲勢可能只是個假突破,而有可能形成多頭陷阱,(這時候可選擇買進賣權,賺取行情下跌的利潤)波動率及波動幅度的計算請參考8月29日的貼文”如何計算最近的歷史波動率”與10月27日的貼文"極端值波動率的計算(盤整與趨勢的研判)
再來談成功機率:
每個系列選擇權的call和put都有各自的delta值,所謂delta值就是衡量行情漲跌的幅度,所對應的call和put之權利金的漲跌幅度 
假設目前行情是8100則履約價格8300買權的delta值為0.26,賣權的delta值就是-0.74。
從買權的Delta為正0.26來研判履約價8300Call進入價內的成功機率在3月19日最後交易日之前有26%的成功機率,Delta為負的0.74,表示履約價8300Put在3月19日最後交易日之前停留在價內的機率有74%,只有26%的機率會變成價外

賣出勒式的時機:
前面的貼文談到建立垂直價差權利金淨收入部位的時間點,接著要來談波動率交易策略權利金淨收入的賣出勒式部位(又稱莊家部位)的建立時間點
我們知道,Gamma及Theta值會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變大,但波動率變大卻會使得Gamma的絕對值減少,使Theta的絕對值增加,若波動率下降,則Gamma的絕對值增加,Theta的絕對值減少
Gamma值減少,不利於權利金增加的速度,Theta值變大,會加快權利金消失的速度
因此建立賣出勒式部位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接近到期日且波動率變大的時候
因為在這個時間點,Gamma值減少,不利權利金增加的速度,而Theta值變大,會加快權利金的時間價值消失的速度,因此部位可收到的權利金雖然會比波動率偏低時略少,但可增加部位的獲利機率
等到接近到期日,若波動率不變,但Theta值變大的速度會比Gamma值來的快,因此會使權利金消耗的速度加快,若波動率也跟著變大,則因Theta值變大,Gamma值變小,會讓部位權利金消失的速度更加快速,權利金快速消耗使得賣出勒式部位的獲利加快
因此若是建立相同履約價的賣出勒式部位,假設操作的期間一樣,在波動率偏高的時候所建立的部位會比在波動率偏低時所建立的部位的操作績效差


選擇權賣方保命及獲利的方法 (1)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改變選擇權的操作模式,從單純的買方到發現賣方的獲利機率大於買方時,便逐漸改變操作模式當賣方,但往往忽略了賣方的潛在風險,而導致經年累月所累積出來的利潤一夕虧光,甚至倒賠,因此,選擇權的賣方想在市場上持盈保泰,就必需要深入的去瞭解動態調整的方法,現在舉一個實例來說明:
以下這個例子,建立部位時最大利潤與最大損失皆已固定,不是某些有可能產生巨大虧損的賣方策略,但調整的原則是相通的 
某投資人在2月底的時候研判台指大盤在3月19日結算前將在8300點~8600之間整理,於是在2月底建立了買進鐵兀鷹策略的部位,部位的情況假設如下:
B 8900 Call 權利金60
S 8600 Call 權利金155
S 8300 Put  權利金270
B 8000 Put  權利金170
現在回顧一下2月8日的貼文”選擇權動態調整的時機與方法”裡面提到的進行動態調整的時機之一是:[部位建立的方向與行情的走向相反,為了規避部位風險或改變部位方向],以台股大盤近期的趨勢,投資人研判還有繼續上漲的可能,這與原先的研判並不相同,投資人為了規避部位風險並改變部位方向,所以必需要對部位上方的買權看空的部位做動態調整,原先整體部位的風險值在今天收盤之後是: (在無風險利率為2.5%且波動率為30%的假設下)       (以1組為例)
Delta= 負0.0347
Gamma= 負0.005
Vega= 負3.8034
Theta= 正4.3977
部位損益型態為”Short Call”即大盤在今天收盤價8531點的情況下,指數要再下跌,部位才會獲利,但這又與目前已形成的多頭行情相違背,雖然以今天風險值的參數Delta值來研判,部位目前的安全性是不用顧慮的,但假設投資人改變看法,研判行情將繼續上漲,那他該如何調整部位?
2月8日的貼文中提到三種基本調整部位的方法
a比率價差
b.比率分裂價格轉換/逆轉
c.比率勒式部位
由於研判行情將持續上漲,所以可採用( a )項:比率價差
要如何調整?
只要在下個交易日再加買1口8900Call與原來的上方買權看空部位 B 8900 Call / S 8600 Call組成買權逆比率價差,就不但可以規避若行情繼續上漲時這個部位的損失也可以獲取行情上漲的利潤
現在假設部位在今天新加進1個8900Call , 則整體部位的風險值會改變成
(參數不變)
Delta= 正0.1980
Gamma=正0.001
Vega= 正1.1100
Theta=負1.4031
部位損益型態改變為”Long Call”即大盤上漲便可持續獲利且漲越多,獲利越大
若行情不若預期持續上漲,也可再調整這個新加入的部位使部位的損益型態與大盤的波動一致,(這個部份有機會再談)
以上的例子是依投資人本身對行情的研判而做的動態調整,若是要依據風險值來制定動態調整的策略,則調整的方法會更加複雜需考慮的因素也越多,這部份有機會將另外貼文.但入門觀念可先參考10月15日的貼文”選擇權的動態調整”
動態調整是選擇權的一門學問,但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除了利用風險值作為調整的依 據外,另外對盤勢波動的方向也要有觀念,才能以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大的調整效果

選擇權賣方保命及獲利的方法 (2)

前篇貼文(3月7日)談到動態調整的方法時所舉的例子是建立部位時已有固定的損失及利潤,因此在做動態調整的時機的選擇上比較不需要太過於急迫,投資人可用較充裕的時間去研判,但若建立的部位是有可能造成巨大虧損的部位如賣出買(賣)權,賣出跨(勒)式或買(賣)權比率價差等, 在調整的時機上就必需要當機立斷
選擇權的賣方在建立部位之後,發現行情的趨勢已開始危害到部位的安全性時(這點可從部位的Delta值的變化去研判)若心純僥倖而不做調整,就像一個人發現他的身體有些小毛病,但覺得這是小毛病而輕忽它,不去處理他,有時候小毛病會因身體的免疫功能而自己好了,但若養成習慣,當有一天小毛病好不了而變成大毛病的時候,這時要處理這個大毛病可能就要花大錢了,若因毛病太大還有可能因此而失去生命,選擇權的賣方也一樣,可能會因一時的心純僥倖不做動態調整而獲利,但若一旦養成習慣,當行情真的向著不利自己部位的方向噴出的時候,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了,版主在市場上看過太多賣方經年累月所累積的獲利一夕之間虧光甚至還倒賠掉大筆金錢這樣血淋淋的例子
選擇權的賣方不是一般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容易就可以獲利的策略的,若沒有動態調整的觀念與方法理論,在選擇權市場上真的很難成為贏家
選擇權賣方動態調整的基本觀念是將收到的權利金也就是從部位預期的最大獲利之中撥出一部份的利潤作為當部位發生危機的時候的保險費用
現在屏除那些複雜的風險值參數,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討論動態調整:
例子:
假設某投資人在3月初大盤指數在8400點附近,建立了 S8100 Put 的賣出賣權部位,權利金為126點,損平點7974點,若行情下跌接近損平點的前一個履約價,(以這個例子而言,是8000 Put或8100 Put)投資人就必需要做動態調整了,要規避行情持續下跌對部位產生傷害,除了將部位平倉之外就是要做動態調整:
方法如下:
1.      買進8200 Put組成賣權空頭價差
2.      買進2個 8000 Put組成賣權逆比率價差
3.      賣出8600或8700 Call組成賣出勒式 (預期盤整時使用)
若在合約期間,投資人研判原先避險的原因已經消失,也就是行情的趨勢對部位造成傷害的機率已大大降低的時候,就可以將這個避險部位平倉,這時若有產生虧損也可以由原來所收到的權利金去支付,這是買保險的觀念的運用,但建議動態調整的次數不宜太過頻繁,否則也將會嚴重侵蝕原來部位的利潤


選擇權到期前的操作策略

選擇權的gamma值在接近到期日的時候,價內及價外的gamma值會下降,而gamma值越小,表示它對於delta值的影響越小,使得delta進入價內的機率也越小,所以可以賣出一套較深價外履約價的勒式(Strangles)來賺取時間價值,而建立這種部位的時機,在距離到期日還有4~5天的時候最為恰當,一方面因為距離到期日的時間短,對行情的走向掌握度會比較高,一方面因gamma值的快速下降,對delta值的影響變小,使得價外履約價進入價內的機率也跟著變小
但若在距離到期日僅剩下的4~5個交易日之中行情出現了大的變化,行情開始往一個方向移動,這時候所建立賣出勒式的部位有一邊的履約價會面臨進入價內的危機,這個時候便需作動態調整來保護這個履約價,我們可利用價平的gamma值有隨著到期時間減少而增大使得delta值會隨著合約到期日的接近而往價內移動的特性,買進便宜的價平附近(1~2檔的履約價)然後等它進入價內就會產生槓桿比例很高的投資報酬來保護勒式部位可能產生虧損的另一隻腳
如果行情往上漲的一邊移動,就可以買進價外1~2檔的買權,若行情向下跌的方向移動,就可以買進價外1~2檔的賣權


賣出跨(勒)式部位的動態調整: (1)

從技術分析的角度而言,行情盤整的時間越長,價位轉折的次數越多,則行情脫離盤整區間向著某一個方向前進的機會越大,幅度也會越大,但一般而言,市場上目前所使用的技術分析幾乎無法精確的算出行情將會在那個時間點脫離盤整區間,並出現一個波段的走勢,這種脫離盤整區間的時間窗口的不固定性,稱之為”伯朗寧的滲透運動”,而通常盤整行情的結束,就是賣出跨(勒)式部位惡夢的開始,這時就是賣出跨(勒)式部位平倉的時候了,但若是建立部位的時間太短,所獲取的時間價值不足以抵銷行情的波動,使得部位呈現虧損或者是獲利太小的情況,就必需使用動態調整來改善部位的盈虧狀況
一般調整部位的方法及調整後的損益變化大致上可分成三種
1.      加入垂直價差部位,使原來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水平移動
2.      加入跨(勒)式部位,使原來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垂直移動
3.      加入轉換/逆轉部位,使原來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旋轉移動
今天先討論加入垂直價差部位,使原來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水平移動例子
若4個交易日之前,建立的賣出勒式部位是:
S 8400 Put @53
S 9400 Call @74
假設在第6個交易日後,行情已突破盤整區間,並開始上漲,對部位上檔的履約價9400call開始產生不利,於是加上1組垂直價差部位,假設部位是
B 9200 Call @180
S 9600 Call @ 52
然後再將部位重組成:
1組看多買權垂直價差:
B 9200 Call @180
S 9400 Call @74  
1組賣出勒式
S 8400 Put @53
S9600 Call @52
這樣不但可將原來將會產生虧損的看空S9400Call改變成看多買權價差,且將原先賣出勒式上檔履約價9400上移到更遠的9600 履約價,若行情上漲到下個壓力9300點~9400點附近時,便可改變原來賣出勒部位的虧損成為獲利的狀況

賣出跨(勒)式部位的動態調整: (2)

@如果使用跨(勒)式來做賣出跨(勒)式部位的動態調整,其中的調整原則為
若原來的部位是賣出跨式,則要以跨式部位調整,若原來的部位是賣出勒式,則要以勒式部位調整
以加入跨(勒)式部位做調整,並不會改變原來部位的Delta值,卻可以改善價平的獲利區間,但是虧損空間也會跟著變大,尤其是當行情突破損平點進入虧損區間的時候,部位的虧損速度會更加快速
舉例:
若原來的賣出勒式部位為:
S 8400 Put @53
S 9400 Call @74
上方損平點為9527,下方損平點為8273,結算在8400~9400之間有最大獲利127點
若行情上漲到9300點的時候,加入1組賣出勒式做動態調整,假設部位為:
S 8800 Put @60
S 9800 Call @42 收到權利金102點
這個時候整體部位上方的損平點會上移到9629點,下方的損平點會下移到8171點
若結算行情在9629點~8171點之間,部位會有獲利,這個調整改善了獲利的區間,但若行情向上突破9629點或向下突破8171點的時候,部位的虧損將會加速,若再向上或向下突破最上檔履約價9800或最下檔履約價8400則部位的損失將會迅速擴大
@加入轉換/逆轉部位,使原來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旋轉移動
賣出跨(勒)式部位加入轉換/逆轉部位之後,整體部位的損益會從損平點開始逐漸擴大,這種逐漸輻射狀擴大損益區間的特性,是由於轉換/逆轉部位的上下兩檔履約價一個是買方,另一個是賣方的緣故,因此對組合部位的損益結構產生旋轉運動
舉例:
若原始的賣出勒式部位為:
S 8800 Put @156
S 9400 Call @74
上方損平點為9630,下方損平點為8570,結算在8800~9400之間有最大獲利230點
若幾個交易日之後,行情下跌到8900點左右,使得S8800Put看漲的部位受到虧損的威脅進而影響整體部位的利潤,於是加上1組轉換部位做調整,假如轉換部位為:
B 8900 Put @209
S 8900 Call@232
若行情如預期的持續下跌,則結算價在8691點以下整體部位將開始獲利,若在原來賣出勒式下方的損平點8570之下則有最大獲利:232+(8691-8570)=353點
但若行情不跌反漲,則結算價在9153點以上整體部位會開始產生虧損,最大損失理論上無限

賣出跨(勒)式部位的動態調整 ~ 結論
前面談到賣出跨(勒)式部位動態調整的三種方法,都是當行情來到賣出跨式部位的損平點邊緣,或來到賣出勒式部位兩個履約價其中一個履約價的附近或是其中一個損平點的邊緣,而使得部位處於準虧損狀態或虧損狀態的時候所做的順勢調整,但是這三種順勢調整的部位所犧牲的原來的獲利空間會比創造出來的新的獲利空間來得大,因此當研判行情已經形成趨勢,且完全沒有逆轉的可能的時候,若部位還是處於準虧損狀態或虧損狀態的話,就沒有做動態調整的必要,最好的方式還是將賣出跨(勒)式的部位平倉,重新等待新的進場機會
若部位是呈現獲利狀態或研判行情還有逆轉的可能的時候,可以利用垂直價差部位的風險已被控制且獲利的達成率屬於中性的特性,加入反向的垂直價差部位,以最小的代價去測試市場的走向,因此反向的垂直價差部位是賣出跨(勒)式部位最佳的反手調整策略
舉例:
若在4月21日行情在9100附近的時候,建立的賣出勒式部位:
S 8800 Put @140
S 9400 Call@114
共收到權利金254點,損平點(上方)9654,(下方)8546
經過6個交易日,行情下跌到8890時,已經接近部位下方的履約價8800,這時候賣出勒式的報價為:
S 8800 Put@160
S 9400 Call@46
權利金206點,與原始部位相比較呈現48點的獲利狀態,若研判行情將會反彈,此時便可在這種下跌的趨勢中,逆勢加入買權看多的垂直價差部位做動態調整,假設新部位是:
B 8800 Call @260
S 8900 Call @210
部位支出50點的權利金,也是最大風險,假如行情結算在8900點以上9400點以下就會使整體部位增加50點的利潤,或是在幾個交易日之後,行情若有反彈,也可俟機將這個部位獲利平倉,若行情不如預期,在持續盤整的情況下,則最大損失只有50點,但原始的賣出勒式部位會因為盤整使得時間價值持續耗損而獲利,若持續下跌,則將兩個部位同時平倉也不會有太多的虧損

選擇權動態部位的探討

選擇權的部位建立之後將部位一直放到結算當日,稱之為靜態部位,選擇權的靜態部位可以不管時間價值的耗損,波動率的大小,純粹只在乎部位的損益平衡點和結算價位之間的關係
但是,事實上,在選擇權市場完全做靜態部位的人並不多,即使是歐式選擇權,也很少有操作者會把部位放到最後結算日
每一個從事選擇權交易的投資人,都會隨著行情的變動而轉變心情或改變判斷,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買方部位被時間價值所耗損,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賣方部位被軋空,因此隨著行情的變化,價位的變動而調整選擇權部位的行為就是選擇權的動態部位

與靜態部位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選擇權的動態部位與時間價值的耗損,波動率的高低,行情的趨勢和關卡以及未來價位的分布等種種不斷變動的變數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這些不斷變動的變數就是希臘字母的風險因子
動態部位的部位調整,是每一個選擇權玩家覺得最有趣的地方,也是最困難的地方

動態部位的調整,就是把整體留倉部位的風險因子(希臘字母)調整成為零,也就是說,當日的交易不論是否有獲利,都當日沖銷,但如果要留倉就要把留倉部位的風險因子調整為零

這個歸零的動作,產生的結果就是中性的部位

就好像每天出門做生意,不管賺賠,回家之後,都要關起門來把帳目算清楚,第二天再把門打開重新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樣的

中性部位就是把留倉部位的風險因子歸零,類似期貨契約的mark to the market(每日結算)的動作,不過期貨契約的mark to the market是由結算所處理的,而選擇權部位的風險中立卻是要由投資人自行處理
動態部位為了風險中立必須要不斷的調整,如果調整的技巧或方法錯誤,反而會弄巧成拙,但是,若調整的方法和技巧正確,卻可以帶來更高的獲勝機率或更好的利潤

部位的調整技巧,有一部份是科學的,但是大部分卻是藝術的
以科學的層面而言:
希臘字母的風險因子,本身就是一門科學,以深奧的數學理論為基礎,處理高階的導數變化,其複雜性不下於太空總署的火箭軌道運算

以藝術的層面而言
以實務上的調整技巧來說,交易成功的不二法門必需具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力,敏捷的交易動作,直覺數字變化的敏感度以及嚴格的交易紀律,這是屬於藝術的層面的部份

把部位的風險中立化,就是讓部位的績效最佳化,而達成這個目標的前提就是要熟悉部位風險的知識以及調整的技巧

比方說,假設隔日是跳空行情,要如何避開跳空風險並且從跳空行情獲取利潤?
比方說,假設隔日行情是盤整行情,要如何避免時間價值耗損,並且從盤整行情中獲取利潤?

隔日行情波動率的大小決定了隔日的損益
如果要從跳空行情中獲利,就要將部位的Gamma調整為正值,又如果對於行情方向有把握,還可以把Delta值調整成為您心目中的方向,將Delta調整為正值,代表看多行情,調整為負值,代表看空行情

如果要從盤整行情中獲利,就要將部位的Gamma調整成為負值,並且加入一點點方向的研判,調整一下Delta值,但如果對於方向完全沒有把握,就把Delta值調整成為零

這些希臘字母的調整就是一門科學

結論:

選擇權的初學者最好從靜態部位開始學習,先熟悉建立損益結構區間的步驟以及如何決定損益平衡點的位置,然後,從簡單的部位調整開始學習如何移動履約價格以及損益平衡點
然後,要深入了解希臘字母的特性並根據自己所研判的趨勢和波動率的走向,學習如何把部位風險中立化,並且在波動率的變化達到某種程度之後,或是在時間經過一段期間之後,做一次動態部位的調整,進而改善操作績效!


賣出保護買權與買進跨式的作用

賣出保護性買權(Writing Covered Call)與買進跨式(Buy Straddle)的作用正好相反
賣出保護性買權的部位是由賣出買權+買進期貨所組成,損益型態類似賣出賣權
這種策略的優點是收取賣出call的權利金可以有限度地保護期貨小跌的風險,但是不能完全保護期貨大跌的風險,而賣出Call在行情大漲的情況下,會有理論上的無限風險,因而抵消了期貨大漲的利潤,部位的最大獲利區間落在賣出買權的履約價附近,因此,賣出保護性買權比較適合在預期行情波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使用,選擇權的玩家會在這種情況下建立Covered Call來提高買進期貨的利潤
買進跨式(Buy Straddle)是同時買進相同履約價的買權與賣權
這種策略的最大風險是在建立部位的履約價附近,但若行情有大幅度的波動,無論是大漲或大跌,部位在理論上都會有無限大的利潤,因此,買進跨式適合在預期行情將有大幅波動的情況下使用
結論:
1.      行情呈現小幅度波動時,賣出保護性買權的最大獲利區在建立部位的履約價,但買進跨式的最大風險卻是在建立部位的履約價
2.      行情出現大幅度波動時,賣出保護性買權的上檔風險有限,下檔風險無限,但買進跨式無論在上檔或下檔的利潤都無限

賣出勒式部位的動態調整

在4月28日到4月30日討論到賣出勒式部位動態調整,的三種方式:
1.      加入垂直價差部位,使原來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水平移動
2.      加入跨(勒)式部位,使原來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垂直移動
3.      加入轉換/逆轉部位,使原來部位的損益結構呈現旋轉移動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方式之外,若研判行情已脫離整理區即將上漲,還可採用單純的加入一個買進買權的策略做為賣出勒式部位的動態調整
假設某投資人建立的賣出勒式部位:
S4000Put@66
S4700Call@53
經過幾個交易日之後,發現行情已突破上方的短線壓力,研判行情即將上漲挑戰前波高點47xx點,因此買進買權做動態調整
B4600Call@143
現在以下列的情境模擬未來部位的損益
1.      行情續漲且漲過前波高點47xx點
      a:,部位續留,若結算在4700以上,則獲利4700-[4600+(143-53)]=10點,再加上S4000Put的權利金66,共獲利76點
      b.部位續留,但若發現只短暫站上4700點之後即不再上漲且回落到4700以下開始整理,則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通常3~5個交易日)將買進4600買權的部位平倉,此時的買權部位可能會產生小虧損,但不會影響整體部位的獲利(以收到的勒式權利金減去4600買權的虧損,還是會有獲利的)
2.      行情無法漲過前波高點47xx點,且開始回落或盤整:
      a:,賣出勒式部位續留,只將買進4600買權平倉即可,平倉的損失仍可從賣出勒式收到的權利金獲得彌補,
部位動態調整的次數不宜太頻繁,否則交易成本將侵蝕整體的獲利,甚至弄巧成拙,使部位產生不必要的虧損,因此建議調整的次數最多不超過2次,若經過調整之後,發現後續行情仍然對部位不利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部位停損,重新尋找建立新的賣出勒式的履約價位

選擇權價差部位的應用 (1)

選擇權在行情急漲或急跌時最具有槓桿作用,也是最能夠獲利的時機,若不好好利用這個工具,是非常可惜的 
勇於追買價外選擇權跟勇於追買(追殺)期貨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期貨有停損的困擾,風險的控管不易,但買進選擇權只有最大的損失而且還可以藉由部位的調整來改變部位的損益以及部位的方向
追買選擇權的要訣:

行情快速下跌時,追買進價外一檔的Put
行情快速上漲時,追買進價外一檔的Call

以下是追買put之後,部位調整的情境分析: 

情境1.若買到最高價的賣權權利金,且行情反彈回升,就迅速賣出更價外(更低履約價)的賣權組成賣權看空價差部位,等行情不再上漲時,再將這個更價外的賣權買回來,保留原來買進的價外賣權 

情境2.若買到最高價的賣權權利金,且行情反彈回升並突破短期壓力的關卡,就賣出價平的賣權組成賣權看多價差部位,等行情不再上漲時再買回該價平的賣權 

情境3..買到價外一檔的賣權之後,行情跌勢趨緩,不用考慮,再賣出更價外的賣權 

情境4.買到價外一檔的賣權之後,行情跌勢加快,恭喜,再追買更價外一檔的賣權 

情境5.買到價外一檔的賣權之後,行情急跌並已接近支撐關卡,便賣出價外一檔的賣權組成免費價差部位

以上是行情急跌的時候,追買價外一檔的賣權的情境分析,綜合來看,追買價外賣權若再配合部位的調整,其實風險是相當有限的,因此若能克服心理的恐懼,抱著試單的心情,勇於嘗試,就可體會到交易選擇權的樂趣及奧妙了
以上情境同樣適用急漲的情形,只不過追買的標的要將賣權變成買權
明天繼續討論碰到行情急跌的時候但不敢去追買價外一檔的賣權的操作心法

選擇權價差部位的應用 (2)

下面的要訣適用於在行情急跌的時候,判斷可能會出現反彈,因而不願意追買價外一檔賣權的操作者
如果研判行情在急跌之後,將會出現反彈的話,還是耐心等待反彈比較好,因為台股的行情最常出現這種情況

要訣如下: 
1. 耐心等反彈之後,再買進價外一檔的賣權: (假設行情從4480急跌到4393,並反彈到4430) (B4300Put)
2. 若等待一段時間之後(至少30分鐘至1小時)都漲不上去(陷入整理或未見到反彈),也可追買價外一檔的賣權 (B4300Put)
3. 把漲不上去的賣壓高價位註記為R(假設為4430),把跌不下去的低點註記為S(假設為4390) 
4. 若碰觸到S點多次而不跌破,就賣出更價外一檔的賣權(S4200Put),組成賣權看空價差部位 (B4300Put/ S4200Put)
5. 若反彈突破R點,就賣出更價內一檔的賣權(S4500Put),組成賣權看多價差部位(B4300Put/ S4500Put)
6. 如果都在R與S之間盤整,就等待收盤時,再賣出更價外一檔的賣權(S4200Put)組成賣權看空價差部位 (B4300Put/ S4200Put)
7. 若跌破S點,則行情續跌,便可再追買更價外一檔的賣權(B4200Put) 
8. 跌破S點,若已有看空價差部位(B4300Put/ S4200Put),仍可再買進價外一檔的賣權(B4200Put),整體部位為: (B4300Put/ S4200Put)+ (B4200Put),若行情持續下跌,也可考慮把看空價差部位(B4300Put/ S4200Put),拆開並沖銷4200Put,只留下(B4300Put),以擴大獲利
9. 下跌接近支撐關卡時(假設為4250),可考慮賣出更價外一檔的賣權(S4100Put),組成賣權看空價差部位(B4300Put/ S4100Put),若碰觸到支撐關卡開始反彈,就將原始的買進賣權部位(B4300Put)獲利平倉,留下後來建立的賣出更價外一檔的賣權的部位(S4100Put)將部位損益調整成小幅看多
若跌破支撐關卡,則已建立的賣權看空價差部位不調整,繼續擴大部位利潤


以上要訣同樣適用急漲的情形 

整個操作要訣的意義,在於規劃出R點的壓力關卡與S點的支撐關卡 
跌勢就用Put,漲勢就用Call 
買進價外一檔的選擇權之後,可以藉由部位調整成為看多或看空價差部位 
建立價差部位之後,還是可以追買價外一檔選擇權 
如此重複使用,不會在選擇權的交易上吃大虧的

賣出勒式與賣出鐵兀鷹策略的比較

在研判行情區間整理的選擇權交易策略中最常被使用的是賣出勒式與賣出鐵兀鷹策略,現在以實例來比較這兩種策略的差異
若研判行情將在4600~4900之間整理
以今天的收盤價為例:
1.      賣出勒式
S4600Put@133
S4900Call@65
建立部位時共收到198點的權利金,損平點(上方)5098(下方)4402
若結算在4600~4900點有最大獲利198點,上漲超過5098點或下跌超過4402點有理論上的無限損失
建立部位時需要21000元+(198*50元)=30,900元的保證金
2.      賣出鐵兀鷹策略(200點區間)
B5100Call@24/S4900Call@65
B4400Put@73/S4600Put@133
建立部位時共收到101點的權利金,損平點(上方)5001(下方)4499
若結算在4600~4900點有最大獲利101點,結算價在4499~5001點之間仍有獲利但若大於5001或小於4499點,就會開始虧損,結算價大於5100或小於4400則有最大損失99點
      建立部位時需要2組200點價差的保證金共20,000元
3.      賣出鐵兀鷹策略(100點區間)
B5000Call@41/S4900Call@65
B4500Put@99/S4600Put@133
建立部位時共收到58點的權利金,損平點(上方)4958(下方)4542
若結算在4600~4900點有最大獲利58點,結算價在4542~4958點之間仍有獲利但若大於4958或小於4542點,就會開始虧損,結算價大於5000或小於4500則有最大損失42點
      建立部位時需要2組100點價差的保證金共10,000元
若對於區間整理的範圍(4600~4900)有較大的把握,操作者可用建立200點區間同樣的成本來建立2組100點區間的部位,則不但可以提高獲利(58*2=116>101)而且也可以降低最大虧損的金額(42*2=84<99)
從以上的實例可得到以下的結論:
1.      賣出勒式部位上下損平點的距離會比賣出兀鷹部位大,損平點距離的大小排列為:賣出勒式>200點區間的賣出鐵兀鷹>100點區間的賣出鐵兀鷹
2.      建立賣出勒式部位之後所收到的權利金會被釋放,因此實際所需要的保證金大約只有21000元左右,與200點區間(或2組100點區間)的賣出鐵兀鷹所需的保證金相差不多,但若行情果真如研判的在4600~4900之間結算的話,則賣出勒式的利潤會大於賣出鐵兀鷹,反之,則賣出勒式須承擔理論上的無限大的風險,但賣出鐵兀鷹則風險有限
3.      基於賣出勒式收取較多的權利金但需承擔理論上的無限大風險,因此有避險上的必要,但建議最多只調整1~2次,不宜過度,否則交易成本將侵蝕利潤,最後有可能弄巧成拙(調整的方式可參考部落格貼文)
4.      賣出鐵兀鷹策略則風險利潤皆已固定,因此不建議隨意作調整,最好的策略是將部位保留到結算
5.      賣出勒式部位較適合建立在合約初期,但不建議將部位保留到結算(因為這段期間的變數太多),通常如果有30%以上的利潤時就要考慮獲利出場或用鎖單的方式將利潤鎖住(鎖單的方式可參考部落格貼文)
6.      賣出鐵兀鷹策略比較適合在合約的中期建立,不建議在末期建立,因為利潤與風險的天秤會失衡

選擇權動態調整的時機與方法

建立選擇權的部位之後,進行動態調整的時機為:
1.       部位建立的方向與行情的走向相反,為了規避部位風險或改變部位方向
2.       為了鎖定獲利 

而任何部位的調整必需要熟悉下列三種基本調整部位的方法

a比率價差
b.比率分裂價格轉換/逆轉
      c.比率勒式部位

現在從考量調整的功能與成本的多寡來討論這三種基本部位
        1. 功能的考量
這些基本調整部位的功能各有不同:
價差部位的調整是更換履約價格,俗稱rolling(滾動)即更換履約價格並移動損益兩平點

比率價差可以將我們對於未來價位分布偏離(asset bias)的看法表示出來

轉換/逆轉部位則可以迅速有效的改變整體部位的方向

比率分裂價格轉換/逆轉可以改造整體部位的緩衝區間並可以產生風險轉移(risk reversal)的現象

勒式部位可以調整部位的波動率(vega),不同口數的勒式部位,又可以表達對於市場趨勢方向的看法

2.成本的考量

買進部位(long position)和賣出部位(short position)的成本考量正好相反,以下是以買進部位的觀點去考量

a.趨勢方向與波動率的考量

每一種基本調整部位的成本都會受到趨勢方向與波動率的影響

看多價差部位,在低價位的時候,成本比較低,但是高波動率會提高成本,反之,高價位的時候,成本比較高,但是高波動率卻會降低成本
看空價差部位正好相反
轉換/逆轉部位,除了高低價位會影響成本之外,波動率也會影響成本
勒式部位的成本則直接受波動率的影響

b.口數的考量

如果決定做比率部位的調整,即兩隻腳的口數不相同,則可以分批進場,達成高口數的一隻腳以便攤平及壓低成本

c.履約價格間距的考量
履約價格的間距也會影響成本
一般來說:
價差部位,間距愈大,成本愈高
價和部位,間距愈大,成本愈小
轉換/逆轉部位的成本與同履約價格的內涵價值有關,即跟履約價格和標的物目前價格的間距有關,這種間距又跟履約價格與價平履約價的對稱性有關
間距越小,成本高
間距越大,成本低

6 則留言:

  1. 請問有注意到標籤是 [閱讀思考] 的分類嗎 ?
    這個分類代表文章都是版主閱讀別人文章的收錄或節選
    我個人是覺得急跌時買puts的策略
    要先定義何謂急跌
    像是2018/02/06那種急跌
    買puts可能會買到漲停吧
    平常我用60分線
    急一點的時候我會用15分線
    我操作週選以失敗收場居多
    所以買puts仍以近月選為主
    實證之下
    通常我 [急一點] 之下做的買賣
    決策品質都不優

    回覆刪除
  2. 因為我的主策略還是賣方為核心, 沒想用買方賺過錢
    如此的結論會是 --- 下檔保護不足的時候肯定追買puts, 但避險夠多時, 就不買

    回覆刪除
  3. 賺錢賣方為主, 買方只是用來避險
    要用買方來賺錢, 我也實驗過, 欠缺這方面的天分

    回覆刪除
  4. 買方入市同時要看時機和速度
    一般人很難做得好
    我是嘗試過而放棄
    我年紀快半百 (和劉大同年)
    手腳比較慢

    回覆刪除
  5. 專業背景指的是資訊方面嗎?
    如果說的是OP
    那我只算半路出家的三腳貓
    另外
    我真的還不算成功
    成功的人年報酬率我覺得應在10%以上

    回覆刪除
  6. To.曉棠

    如果你對選擇權買方交易有興趣學習的話,

    我會推薦你一本書好書;書名是"選擇權安心賺"

    (相關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5706),

    本書作者是我以前的同事;也是我的選擇權啟蒙導師,

    書中有很多很實用的知識與觀念,

    而本書最特別的地方是,

    作者無私地提供了一個他獨創的交易策略"選擇權ABC",

    這個策略我也曾經在網路上發表過相關的討論文章

    (文章相關連結:http://www.bituzi.com/2014/04/alwaysbuycall.html),

    希望我提供的這些資訊能幫助你在學習上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