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5

古文釋義二則翻案

(奇摩原貼:2009/03/05)

在網路上閒逛, 發現有人在罵孔夫子是王八蛋的壞話 (請點選) , 剛好看到李敖的節目說到這段古文, 深深以為李敖的解釋才是合理的說法, 很值得將它寫下來長點知識!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鄉黨第十)


幾乎所有翻譯說: 某個馬廄失火了,據稱馬廄養了魯國的名馬。孔子退朝後知道了,急忙地問:有沒有人受傷?卻沒有問有沒有名馬毀損。

孔子主張仁民愛物, 怎麼可能不問馬的事情呢? 因為古人的 [不] 和 [後] 是混用的! [不] 問馬, 其實是 [後] 問馬. 證明如下:

1.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第九》)

松柏哪裡是[後]凋, 松柏長青根本是[不]凋啊! 晉陸機《擬古》詩:“嘉樹生朝陽,凝霜封其條,執信守時信,歲寒終不凋。”《弘明集》七釋慧通《駁顧道士夷夏論》:“松柏歲寒之不凋。”《劉子·大質篇》:“寒嶺之松,處於積冰,終歲而枝葉不凋。”

2.《國語·魯語下》: 仲尼曰:“丘聞之: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
禹也號稱是古代賢能的帝王, 如果防風氏遲到(後至)就殺而戮之, 那和殘暴的桀紂有啥差別呢? 因此防風氏[後]至, 其實是[不]至, 違抗命令不來,所以才要殺而戮之!
以上兩例便是古人 [不] 和 [後] 混用的證據!

同一集裡, 李敖還提到木蘭辭, 也翻案了我長久以來的瞭解.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唧唧復唧唧, 一般都翻譯成紡織機的聲音, 其實是嘆息聲, 應該翻成: 嘆息完了又再嘆息. 因為白居易的琵琶行裡面有一段

我聞琵琶已歎息, 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你若認為這裡的唧唧是作 [嘆息] 來解, 為啥木蘭詩裡的唧唧不是嘆息呢? 何況它後面還告訴你[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那還不是嘆息聲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