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6

適可而止, 過猶不及

(奇摩原貼:2013/01/10)

前一篇自我創見文章: 操作不屬 [天道酬勤], 愛之適足以害之, 裡面提出一個重要概念 ---
投機操作這件事, 和一般工作最大的顯著不同是: [天道不必然酬勤] --- 它不像讀書或上班, 通常一分努力會帶來一分的回報, 它必須要 [適度] 的操作研究, 但過多的心力花在上面, 會和 [過度交易] 一樣, 對帳戶是有害的
絕不是叫大家再不用下功夫去研究方法. 模式或盤勢, 重點在 [適度] 而不是[過度], 當你連一個穩定賺錢的進出方法都沒有的時候, 當然要卯起勁來, 按照開發操作系統的方法論, 努力並且趕快找出一個 [適合你個性] 的操作系統.
這概念說的是 --- 當你早先決定用一種適合你的多空判斷方法後, 多花時間去研究一個更新的方法或規律 (ex: 歷年封關. 新年開盤或農曆年開紅盤...等等的歷史資料分析), 真的採用之後不就是將原來的做法加上新的做法而複雜化? 原本的操作模式加了新的研究結論變成新的方法, 這新法和舊法之間, 不就失去了一致性了嗎? 除非先前已經累積夠多的舊法歷史績效資料, 足以論斷且已經決定要捨棄舊方法了, 不然, 做這多餘的研究, 不就是幹化簡為繁的蠢事, 是去違反操作一致性的大事! [自亂紀律] 四字講的便是這種 --- 不遵 [操作要簡單化] & 違反 [進出要一致性]
其實做舉例中的歷年資料分析, 不僅帶來 [化簡為繁] & [違反一致性] 的禍事, 甚且還很無稽! 無稽之處第一在於樣本數不夠大, 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性, 還據此做推論與決策, 這不是一個理性者應有之行為; 第二無稽之處在於樣本的有效性, 資料遠溯自二十幾年前到現在, 這其中台股的上市櫃家數. 成交量. 市值... 等, 方方面面和現在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研究過往股市的行為, 是立基於相同的行為很可能再發生的論點, 但十幾二十年前的台股投資者, 和現在是同一批人嗎? 按照八二法則的淘汰理論, 現在的參與者, 和創造台股歷史資料的那些人應該重疊性降很低了吧? 一般來說, 愈靠近現在的數據才愈有參考性, 所以我們常用的[移動平均線], 除了MA之外還有EMA, 這EMA不就是把愈靠近現在愈可信的資料, 加以更多的權重計算出來的嗎?
所以, 統計超過5年前的遠古資料, 缺乏上述的有效性, 加上樣本數又不夠多 (連基本的30都達不到), 這種浪費功夫且自亂紀律的行為還不夠無意義嗎? 希望有識者不要再隨神人老師或財經節目亂起舞了

2 則留言 :

  1. 非常的感謝您.無私寫出這麼受用的文章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的認同

      雖然是狗吠火車, 我仍選擇當那條狗啊

      刪除

.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